首页 > 文化宣传 > 正文

甘肃“非遗”绽放大洋彼岸 中国文化“走出去”

2016年12月01日 10:16    来源:兰州日报





各国游客参观非遗展。(资料图)


精美的展品流露出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资料图)

  11月30日记者获悉,由兰州市人民政府主办,城关区人民政府、兰州市文化和旅游局、甘肃华源文化产业集团承办的中国丝绸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近日在美国加州州府萨克拉门托正式落下帷幕。在为期4天的展览中,来自古老金城、彰显陇上文化特质的160余件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在这场涵盖了世界各地不同文化领域产品的嘉年华盛会中脱颖而出、备受青睐,那份在悠悠数千年岁月中历久弥香的华夏文明赢得了各国游客的交口称赞。

  “本土制造”助力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中国丝绸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开展期间,恰逢美国一年一度“感恩节”的到来,热烈的节日气氛使得美国民众以及各国游客的参观热情极度高涨,而这场独具东方文化气息和华夏文明元素的非遗展,在众多以西方文化元素为主的氛围中更是显得尤为醒目,令每一位到场的嘉宾都赞不绝口。可以说,我市依托本土文化企业在不断探索国际市场中,又一次成功地递交了一份令国际友人热捧、让家乡人民满意的答卷。

  “无论是色泽质地之美,还是中国‘非遗’借助不同载体的现代创意,都给我们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感觉。”首日开展仅半小时,具有敦煌元素的围巾、手机壳、手工刻葫芦等精美的艺术品被热情的观众所包围,一位来自加拿大的游客激动地向现场工作人员表示:“虽然我们对来自中国的传统文化之美早有耳闻,但亲眼见到这还是第一次,特别是如此丰富的种类、艳丽的色彩、丰厚的内涵都给我们留下了难以忘怀的美好印象。”

  “我们不仅收获了众多的赞美,而且很多精美展品都被美国普通民众当做感恩节礼物买走。本土文化在异国的成功营销令我感到十分欣慰,这证明了中国文化正在被世界人民所认可和接受。”华源集团董事长朱小勤在接受电话采访时告诉记者:“可以说,此次美国西部天下华灯嘉年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不仅是一次成功的对外文化交流,更是华源集团探索文化走出去整体战略布局的重要举措之一,是针对西方社会大众消费层面对中国文化认知度的一次成功考察。”

  此次“非遗”展共计展出了163件精美的作品,其中27件来自上海,其余的136件各类展品全部出自甘肃省各个地区,陇上精品非遗俨然成为了此次展览的主角。其中,源自近年来兰州市文化集市建设的成果类项目有25件,包括了手工刻葫芦、民俗掐丝珐琅挂件等多个特色门类。

  “兰州”成为高品质中国文化全新代言

  “此次展览受到了美国民众以及各国游客的热烈欢迎,这让我们在组织国际高端水准文化活动的过程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美誉更加充满了信心。”作为此次展览最大的主办方,美国对外文化交流集团也给予了此次非遗展极高的评价,该集团亚洲区负责人在非遗展现场驻足欣赏、流连忘返,他表示:“非常具有神秘色彩的中国文化如今正在从遥远的学术领域逐渐走出来,通过适合西方人理解的国际文化交流平台,以一种独特、亲切的方式逐步地融入了美国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比如一件小小的、具有典型中国文化特色的礼物,就往往会成为朋友间极其珍重的互赠佳品。”

  据了解,作为我市本土文化产业发展的领军企业,甘肃华源文化产业集团早已将对外文化贸易列为今后发展的重要板块,提前两年就在美国成功建立了以中国传统文化交流和贸易为核心内容的国际平台——华源国际,旨在以稳定的企业国际化分支为日后中国文化走出去做好铺垫、打好基础。

  盛会落幕,但负责带队的华源集团总经理魏琦激动的心情并未完全平复,他不由自主地又回味起不久前所取得的骄人成绩:“今年4月,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通过在兰州本土的华源集团与纽约常设机构华源国际的紧密合作,成功地在纽约国际艺博会上推出了‘中国丝绸之路艺术精品展’国际巡展第一站活动。彰显甘肃文化元素的精美艺术品不仅受到了国际艺术品盛会的极大关注和好评,更令‘兰州’成为了高品质中国文化的全新代言。而此次非遗展,则是我们重点将视野凝聚在广大美国普通民众身上而量身定做的,精挑细选的非遗精品如此受捧也成功地印证了中国文化正在受到越来越多国际大众的认可和喜爱。”

  文化走出去“交流+贸易”缺一不可

  “落地平台建设是推动文化交流和贸易的重要一环,文化企业在美国的发展不仅一定要利用好适合自己的国际平台,更要在维护好这些交流渠道和资源的同时不断尝试搭建新的出口,这样才能让更多的美国人了解中国,了解中国文化。”美国对外文化交流集团亚洲区负责人的观点十分中肯,侃侃而谈中他还指出了繁荣背后不被轻易发现的不足之处。

  “这些来自兰州的非遗展品虽然受到了各国游客的青睐,但其中真正适合在国际交易市场流通的内容还是较少。”他说:“因为,西方人更加实际,更强调实用性加艺术性,而这些泥塑、刻葫芦、香包等非遗作品则更注重观赏性和创造性。当然,更主要的还是西方人对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的真正认可,这就需要每一次在文化认知度上提前下功夫进行有重点的交流和推广,这可能更需要最具权威的当地政府在推介和宣传方面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展览期间也发现,与其他国家的参展作品相比,在整体包装外观上尚有很多不足之处。”魏琦表示:“比如我们一个以‘非遗’为主题的创作作品,无论是设计内容还是制造工艺都极具文化价值,却往往会因为粗略的、简陋的外包装而降低了附加值,被观众下意识的一掠而过。”

  “每一次尝试都不仅有成功的喜悦,更珍贵的是积累从无到有的经验,这必将为今后致力于对外文化交流或文化贸易领域发展的本土企业,提供非常具有实操性的宝贵运作范例。”他说:“文化交流属于意识形态范畴,有一个潜移默化、培育市场的过程,不能急功近利、一蹴而就;而对外文化贸易属于经济范畴,往往要和市场接轨,产品要适销对路,才能产生积极的效果,两者缺一不可。”(李超)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35号 邮编:100037 联系方式:gqb@gqb.gov.cn
bt365备用网址2004版权所有 中国侨网技术支持
[京ICP备0507210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2928]